文/武汉理工大学陶德馨 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与中国的“慧眼”卫星、量子计算机、国产航母、复兴号高铁等一同列入中国十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之一,作为一名港机专业工作者,我发自内心地对中国港机的赞誉感到骄傲,为中国港机从起步、跨越到创新引领的60 年发展巨变感到自豪,同时也对中国港口和港机的未来发展充满着期待。年吞吐量630 TEU、雄伟壮观的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艰难创业30 年,自强不息筑垒土曾记得,新中国成立不久的上世纪50 年代末,中国经济面临着西方势力的封锁,中国港口装备还非常落后,仅有的少量大型起重机械,几乎都是国外发达国家制造。如何在一张白纸上勾画中国港机发展的蓝图,让中国港口早日强大起来,是港机专业工作者日思夜想的重大命题。在轰轰烈烈社会主义的热潮中,1960 年, 交通部根据全国二届第二次人大会议“加强我国港口建设提案”的精神, 将这家小型修造船厂改成了我国第一家港口机械制造厂---- 交通部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专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港口起重装卸大型成套设备。当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港机专业首届毕业生以及此后一批又一批港机专业学生来到上海港机厂,在技术专家和工人师傅带领下,从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到现场安装,一切从零开始,成为了我国港机事业发展的拓荒者。以上海港机厂为基地,通过与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教学研究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实践,走出了一条从引进、消化、吸收并最终完全自主创新发展的中国港机制造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大型港口机械产品独有的设计技术和工艺规范,并培育出一支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敢于攻坚的港机专业技术队伍。从60 年代初到90 年代初的30 年里,通过中国港机人的自力更生、共同努力,已初步形成以上海港机厂为龙头,以广州、南京、青岛、武汉、宜昌等港机厂为支撑的港机研发与生产制造体系,累计生产一千余台大型港口机械设备,有效满足了当时我国港口对门座式起重机、散货装卸船机、桥式抓斗卸船机及流动式起重机、装卸搬运车辆等港机产品的各类需求,同时为后续我国港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跨越发展30 年,走向世界立品牌上世纪90 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海运的集装箱运输悄然升温,为中国港机事业的腾飞带来了新的商机。1992 年,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时任交通部水运司副处长59 岁的管彤贤先生敏锐地觉察到这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港机同仁在上海浦东租下的三间小屋里,创建了上海振华港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ZPMC),并立下了 “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码头,都应有上海振华生产的集装箱机在作业”的豪言壮语。凭着发展港机、振兴中华、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以攻克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和实现规模化生产为重点,开启了中国港机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跨越发展的新征程。同年,中国生产的集装箱岸边起重机首次进入国际市场,运抵加拿大温哥华港;1994 年振华生产的港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也是中国大型集装箱机械首次进入美国市场。中国振华整机运输船装载大型集装箱起重机穿越美国旧金山大桥的壮观景象在上海振华港机起步的当时,世界集装箱机械市场主要被日本三菱、日本三井、德国克虏伯、韩国三星等企业垄断。要想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除了下苦功夫在设计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超越对方以外,还必须攻克另一个突破口:大型港口机械设备的远洋整体运输。当时全球市场上集装箱起重机整机运输被荷兰Dockwise 公司独家垄断,运价高昂,航期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了中国港机产品进军国际市场。上海振华突破观念、资金筹措等重重障碍,毅然决然改建成功第一艘世界上最大的叉装船“振华2”,并组建了振华整机运输船队,最多时有6-10 万吨级整机运输船29 艘,这些运输船舶将振华的产品以整机形式源源不断地运向世界各地港口,由于在离岸前设备整体均已调试好,产品登岸后,通电即可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振华产品的跨洋运输供货能力,这一“杀手锏”成为了振华重工短周期准时交货、赢得港口用户信任并取得大量订单的重要手段,使振华重工的生产规模、生产基地得以迅速扩张,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1998 年中国港机的集装箱起重机系列产品(岸桥和场桥)以世界市场1/4 的占有率居世界同行首位,1999年振华的集装箱起重机产品进入欧洲制造业实力最强的德国。进入21 世纪以来的近20 年里,中国生产的大型集装箱起重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高达70% ~ 80%,在中国各类重型机械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中遥遥领先,中国振华(ZPMC)的品牌已所向披靡、享誉世界。3、技术创新无止境,智慧港口引未来如所周知,在起重运输机械产品应用领域的大家庭中,港口机械看似只是众多应用门类的其中之一,但港口作为联通世界经济的咽喉,承担着我国85% 进出口贸易物资的装卸运输,其运送物资的货物类型涉石油、铁矿石、汽车、家电、轻纺服装、粮食及冷鲜产品等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因而服务于港口装卸作业的港口机械装备,总体上具有全货类、全机种、多组合、多层级、高度繁重的应用特点,成为起重运输机械产品家族中无可比拟的大全之典,产品设计、制造与生产服务也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空间。为了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港口机械创新发展的应用成果,2017 年10 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组织编撰的“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工程机械手册》中的——《港口机械》卷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手册全书分为5 篇、共45 章,内容涵盖港口起重机、港口装卸搬运车辆、港口连续输送机械、港口连续装卸机械、其他装卸设备等港5 大门类、70 余种港口机械产品单元,《手册》附件中还收入576项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港机产品的设计者、采购者、使用者、码头工艺设计者等提供了极的方便,也是初次进入港机行业的新手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有众多参编单位和60 多位港机专业工作者参与了手册的编写工作,充分展现了港机60 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 年以来我国港口机械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丰硕经验和技术成果。《工程机械手册》第四卷——《港口机械》首发式在湖北武汉举行如果要问,中国港机发展的核心技术从哪里来,60年的发展历史给与了明确的回答:坚持以港口需求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目前,我国作为港口大国,正在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 为先导,运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智能制造、新设备研制开发、集装箱和散货码头自动化及远程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和工程实践,通过港机设备和港口建设的智能化、绿色化,力推中国从世界港口大国向世界港口强国迈进。回眸中国港机发展60 年,在设计、制造、质量、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追赶过程,见证了国人自信与创新的力量。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港机在信息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应用和高端电控及基础件配套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永无止境,中国港机工作者使命在肩,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在港机新产品开发、智能制造和智慧港口建设领域取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发展优势,在“大国重器”的发展之路上策马扬鞭继续前行,并借“一带一路”东风让中国港机产品进一步走出国门,引领世界港口和港机产品的发展潮流。end举报/反馈发表评论发表作者最新文章高定位精度的第三代核环行起重机运行系统 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01-2014:40液压挖掘机转台有限元分析与疲劳强度评估01-2014:33SPMT 液压平板车车板变形有限元计算与仿真模拟01-2014:31相关文章多家船公司2月起上调运费,停止接收至中国大连港冷藏箱预订承诺百年港口使用权,不到3年就想收回,中国撤资百亿变废港82%!湛江港由此崛起!将实现广东省40万吨航道“零的突破”!嘉陵江“黄金水道”效应明显!广安港—重庆港集装箱班轮开航!广州港集团推动港口群联动协同发展
本文来源于程序自动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冀州区扬禹水工机械厂
厂家直销,支持定制,量大优惠
手机:13663289587
地址:河北省冀州区高田工业区